踏足迹 忆征程 | 探寻黄冈,开启红色之旅

发布者:校团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4-07-26浏览次数:15

为了大力弘扬黄冈红色文化,赓续先辈红色血脉,着力贯彻“红色课堂固本、红色实践铸魂、红色文化育人”的理念,7月,青春黄师服务队青石分队围绕本土的红色文化,在蕲春县青石实验小学盖天校区开设了红色系列课程,让学生深入感知红色历史、感悟初心使命。


红色旋律绕心间,革命之声代相传


小朋友们边拍打节奏边唱本地红歌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只见二(2)班的小朋友们拍手数着拍子,跟着志愿者老师齐声唱响这首红安革命历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这是红色经典与新生希望的碰撞,孩子们稚嫩嘹亮的歌声和简洁铿锵的歌词巧妙融合在一起。

志愿者老师郭紫墨向孩子们介绍道:“这是一首源自大别山的革命历史歌曲,它歌颂了苏维埃政权的成立和工农群众的革命热情,表达了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了解歌曲背景后,孩子们更加认真地投入到歌曲学习之中。

青石实验小学盖天校区副校长宋琳琳表示:“孩子们之前很少系统的学习音乐,青春黄师服务队的到来,为孩子们带来了生动的音乐课堂,从认识五线谱到学习音符的形状、时值等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让他们在音乐中感悟红色历史。”


闪闪红星心向党,小小红军踏征程


小朋友在志愿者的指导下用粘土制作小红军


粘土作品-小红军


志愿者同小朋友们共同展示作品


老师,快来看,我们这组做得可好了!”红色手工课堂上,同学们拿着捏成的粘土小红军得意洋洋地向志愿者老师展示作品。为了更好的坚定小朋友们克服困难的决定,志愿者张雨欣在动手制作之前向小朋友们讲述着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故事,随后耐心地教导小朋友们捏军帽、红星、腰带和身体的各个部位,一点点精细地将红军形象用粘土捏出来。

黄冈师范学院团委副书记冯鹤林谈起开设红色课程的初衷时:“说教千遍,不如下场体验一遍。孩子们动手制作红军的过程,也是体验革命文化的过程的一种。唱红歌、讲故事、捏粘土多种交互式的体验可以让小朋友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以更深的感情去体验黄冈人民英勇不屈的精神。”


漫漫红途写赤诚,一封家书寄深情




小朋友正在撰写家书

 

红色家书课堂上,同学们逐字逐句读完了董必武、许世友、李先念三位革命前辈的家书。四(1)班柯叶阳在谈学习感悟的说道:“在那个时代革命党人一颗颗炽热的心,和为革命牺牲自己的英勇无畏。我长大以后也要向他们学习,为人民服务。” 学习了三封红色家书之后,孩子们也拿起笔来,开始为家人写下一封书信。



对了,您过年会回来吗?我们都想您了,如果您回来的话,可不可以多住几天再走。虽然你没和我一起放鞭炮吃团圆饭,但我并不怪你,知道你是为了让家里过得更好,所以你那么努力。我已经懂事了。我还要告诉你一件事儿,我们学校来了很多大学生,他们教了我很多东西,除了一些文化知识,还给我们讲故事,做手工,教我们唱歌和做人的道理。我一定能像红军一样克服各种困难,好好学习的,你放心。”

蕲春团县委副书记管潓沄提及蕲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对课外知识、心理健康知识以及自护知识有较大的需求,鼓励广大团员、青年和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和互助活动,形成部门、学校和社会的强大合力,助力乡村儿童的成长成才。共青团蕲春县委对黄冈师范学院志愿者传承黄冈的红色文化的行为高度赞扬,对红色课程对本地孩子形成的文化认同表示了支持,希望高校能在开发和传承这种红色课程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除了红色歌曲、红色手工、红色家书课程之外,青春黄师服务队还开展了“28年红旗不倒的秘密:大别山精神”和“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等红色课程。

黄冈师范学院有40支队伍千余人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党委副书记陈朝阳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补足精神之钙。通过一系列举措筑牢青少年信仰之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将学习教育融入到实践当中,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红色文化传承。

心中信仰让孩子们的精神天空更为辽阔,少年志向让学生的奋斗坐标更为高远。红色文化是黄冈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环,黄冈师范学院的志愿者们致力于为孩子们带去别开生面的红色课程,创新实践,寓教于乐,为孩子们心中种下红色精神的种子,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在青少年中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