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黄冈师范学院青春黄师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携手陶店乡何家楼村的小朋友们,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黄冈地理文化之旅”。通过踏足千年大别山的怀抱,在历史与自然的交响中,播种下绿色生态与知识传承的种子。
跨越时空的对话:四光之光,照亮探索之路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图片上的这个人是谁吗?”“我知道我知道,是李四光。”课程伊始,志愿者陈良玉以图片的形式,迅速将小朋友们的目光聚焦到从黄冈走出去的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身上。通过播放关于李四光的动画短片,小朋友们了解到了李四光的一生。回到那个地质科学刚刚起步的年代,在李四光的带领下一同走入黄冈大别山特色风光。志愿者和小朋友们许下承诺,抽空一定要去李四光纪念馆了解李四光光辉的一生。
图为志愿者讲解李四光和黄冈地质
手作景观,指尖上的大别山风光
李四光的动画片还未放完,小朋友们已经按耐不住内心的好奇,想看看那个吸引李四光的地质的世界。“老师,这个地方我去过。是薄刀峰!”小朋友喻俊源抢着说。在志愿者的讲解中,小朋友们走进黄冈薄刀峰,在层峦叠嶂中感悟大别山之美;走进天堂寨,在山与水的合奏中感受大别山特有的绿意;走入风情谷,体会大别山盎然的春色。在领略了大别山风光之后,在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的帮助下,小朋友们和志愿者一道捏感兴趣的景观。小朋友们分工协作,或者负责绘图,或者负责捏制。小朋友们用心且细心,表达出他们对黄冈大别山独特的感受。
图为志愿者帮助小朋友绘图 志愿者帮助小朋友制作景观
图为小朋友展示粘土作品
历史镜鉴,共绘绿色未来
“可是小朋友们,美丽的大别山也曾遭受过破坏”。志愿者边讲解边投影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大别山的部分矿石被无序开采,让原本郁郁葱葱的大别山失去生机;部分工业用水的肆意排放,让河流变了颜色,让鸟类不再栖息。志愿者用景观进行演示,展示了受到污染后大别山地质景观的变化:河水变了颜色、岩石脱落,整个地质景观的颜色也由刚刚的暖色调变为冷色调。小朋友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赵依涵小朋友主动站起来对志愿者说:“老师老师,这不是我们想看的大别山,这个景观太难看了,我们要保护环境。”“对!我们不应该乱扔垃圾!”......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也从大别山地质景观的变化中,感悟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图为志愿者演示地质、环境变化
青春黄师服务队的指导老师黄小花指出,志愿者们除了精心准备了系列常规课程,更引领小朋友们跨越书的界限,探索大别山的人文情怀。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与自然之旅。帮助青少年建立起了对本土文化的深厚认同感,在对比观察中让孩子们在演绎中领悟到生态环保的宝贵价值,心灵与视野均得到了提升。
绿色行动,让爱延续
课程在小朋友们创意无限的环保手作中落下帷幕。课程最后,小朋友赵溪妍主动用废弃的矿泉水瓶做了一个笔筒,不仅装点了他的小手工作品,更成为了他心中绿色生活的缩影。“老师老师!你看好看吧,都是我自己做的。”周鹏飞的奶奶说:“孙儿今天还主动用我的淘米水去浇菜园呢!”
图为小朋友展示自己的环保作品 小朋友用废弃水杯做的牛
此次“青春黄师服务队”的“三下乡”暑假学堂,不仅是一次地理文化的探索之旅,更是一场关于绿色生态、文化传承与梦想启航的深刻教育。在这片千年大别山下,青春的火焰与绿色的希望交相辉映,共同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未来图景。
图为志愿者与小朋友合影
黄冈市陶店乡党委宣传委员雷潇在评价课程时表示:“志愿者老师们知识储备量多,知识面广,非常专业,同时备课非常用心。课程设置生动,构思巧妙。内容有层次感,教学层层递进。少了照本宣科的说教,通过模拟演绎和动手实操,让小朋友们自发对人文地理、本土文化和生态环保产生浓厚兴趣。”
黄冈师范学院在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中,共组织了40支团队,千余人赴全省各地开展社会实践。党委副书记陈朝阳强调广大团员青年要在实践中发挥专业特长,不断创新做法,将实践内容与专业知识相整合、与弘扬文化相结合,通过开展文化传承活动,进一步增强了青少年对黄冈本土文化的自信,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黄冈实践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