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盛夏,遇“践”青春。这个夏天,“志”在乡村的田野上,在乡村教室的讲台上。用科技智慧,助力乡村发展;用青春汗水,浇灌希望之田。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社区、乡村中奉献自己的力量,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和知识,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外国语学院“暖阳”社会实践团队
“暖阳”社会实践团队成立于2018年,隶属于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团委。团队以“播撒阳光,温暖心灵,将爱传递,步履不停”为宗旨,致力于解决社区双职工家庭子女和乡村留守儿童“看护难”的问题。团队连续3年赴黄冈市黄州区六福湾社区、团风县马曹庙镇开展暑期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孩子们得以拓宽视野、收获成长;志愿者们也得以增长才干,让青春在奉献中闪耀光芒。
“微萤虽弱光,亦逐月华明。”团队将以缕缕微光持续滋养希望,让爱与希望永续传递!
商学院青春商院(原向阳花)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
“向阳花”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原名“在路上的向阳花”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隶属于共青团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委员会,成立于2021年,至今连续服务4年。团队以“让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目标,上好“行走的思政课”和“一线的专业课”,帮助学生学习成长,开拓学生视野,自2021年起于麻城从事暑期支教活动。志愿者们结合自身所学,开设主题教育、科普、手工等课程,在教学的同时给孩子们打造一个快乐假期。团队先后参加了麻城市团委“希望家园”、“暑假学堂”项目,即在蔡店河村、门前垸村、大河背村、新屋河村、严家畈村、南冲庙村、龟头河村、张家墩村、长岭岗村、梅花山村、顺河村、桐枧冲村、金家畈村的支教经历,在乡村教育振兴的道路上不懈奋斗,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将黄冈师范学院“商院精神”带至多村;让商院“向阳之花”绽放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照亮乡村每一寸土地。
传媒与影视学院“红丝带·爱连爱”公益服务团队
传媒与影视学院“红丝带·爱连爱”公益服务团队自2012年成立以来,深耕志愿服务领域十三年,形成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实践创新模式。团队首创“1234”助特模式,通过“志愿参与、社会认同”双导向,打造“多彩课堂”“红色精神传递小站”等品牌项目,将思政教育、美育课程与心理辅导深度融合。针对特殊儿童,团队设计“一周一约”艺术课堂,以音乐、舞蹈和手工激发潜能;面向乡村留守儿童,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党史教育,结合光影课堂、科技小发明等活动拓宽视野。“七彩假期”项目涵盖七场特色活动,全方位提升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团队发挥传媒专业优势,通过直播、短视频记录乡村振兴故事,形成“互联网+美育”的云共育模式。累计服务超1.4万小时,获国家级、省级荣誉20余项,被央视等媒体报道160余次,辐射鄂闽湘赣多地,以创新实践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传媒与影视学院记录者志愿服务队
记录者志愿服务团队,以“点亮童心,筑梦成长”为使命,专注为小朋友打造成长乐园。团队通过趣味课外辅导夯实课业基础,创新采用游戏化教学与项目式学习,激发自主学习热情;依托多元兴趣课堂,开展手工、绘画、音乐等活动,挖掘潜能,培养艺术素养;设立科普小课堂,让孩子们用科学的眼光重新认识世界。我们汇聚教育、艺术领域志愿者,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生动课堂,以“陪伴+启发”模式,助力孩子全面发展,用爱与智慧为童年注入无限可能。
地理与旅游学院大手牵小手公益团队
地理与旅游学院大手牵小手公益团队成立于2016年,实践足迹遍布湖北十堰、宜昌、黄冈等乡村地区,开展“乡村爱心课堂”“乡村教育调研”“红色主题宣讲”,重点打造"行走的地理知识小课堂"特色品牌活动,为乡村儿童提供自然科学启蒙与成长关怀。团队以"教学+调研+宣讲+宣传"四位一体公益模式,累计服务儿童超2600人次,开展教育宣讲300余场。凭借扎实的实践成果,荣获团中央"优秀宣讲团队"、全国大学生实践创新大赛国家级金奖,湖北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并获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数学与统计学院“微光”公益团队
黄冈师范学院"微光"公益团队成立于2018年,隶属于数学与统计学院。团队七年如一日坚守"聚微光之力,行公益之实"宗旨,扎根大别山腹地英山县,累计服务留守儿童超1700人次。足迹遍布金铺镇、草盘地镇等地,成为山区孩子"最期待的夏日风景"。
团队两次获评全国优秀实践团队,入围团中央"深度贫困地区青春行"专项,连续多年蝉联校级示范团队。事迹获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中国教育在线等3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服务基层的使命担当。
青春三下乡,筑梦正当时,让我们用青春之力开启乡村实践新篇章!5月9日,南区东坡文化广场,黄冈师范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摆台招新火热来袭,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