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盛夏 遇“践”青春 | 童心绽放七色花:青春黄师服务队的盛夏课堂

发布者:校团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07-15浏览次数:10

蝉鸣盛夏,青春黄师服务队旗帜飘扬。他们化身“造梦师”,将安全教育、非遗传承、艺术创想、科技探索、红色基因等多元课程,如缤纷种子撒向孩子们的心田,在黄冈这片沃土上,共同编织了一个活力四射的暑期成长空间。


PART 01

(综合类)



蕲春县青石实验小学(盖天校区)

针对蕲春县青石实验小学盖天校区七个年级200余名学生,青春黄师服务队——圆梦青石小分队开设了长征精神、粘土、扭扭棒、窗花剪纸、扎染、东坡文化、小小食品家、心理团辅、书法、科技创新吸管积木等特色课程,涵盖红色教育、传统文化、实践技能及心理健康等维度,因内容多元立体、形式鲜活创新,有效激发了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深受同学们喜爱,课堂互动氛围浓厚,课后反馈好评如潮。





扎染



心理团辅



七彩假期“吸管积木”



手工——扭扭棒





手工——剪纸





长征精神


PART 02


( 安全教育类 )


路口镇


路口镇特色课程以“安全筑基、兴趣赋能”为核心,构建多维成长空间。安全教育通过身心健康互动与案例教学,守护心灵与生命安全;兴趣培养依托手工创作与美术涂鸦,释放想象与创意。课程融实用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让孩子们在安全认知中筑牢防线,在艺术表达中绽放天性,收获全面成长。





PART 03


(
科技创新类 )


武汉长海电力推进和化学电源有限公司

青春黄师服务队在武汉长海电力推进和化学电源有限公司“爱心托管班”开设“小小造船师”体验课,小朋友们在真实的船舶公司环境中,化身造船师!他们用缤纷的超轻粘土,亲手塑捏组装专属小船。活动巧妙融合工业特色与创意乐趣,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了解船舶知识、激发创造与工程思维,最后带着独一无二的粘土船“杰作”与航海梦想启航!





PART 04

( 文化传承类 )


陶店乡

夏日蝉鸣掠过村落屋檐,陶店乡袁家铺村的爱心课堂里,一场与文化的对话正悄然展开。我们以匠心为笔、传统为墨,和孩子们在香囊幽香中触摸时光,于脸谱斑斓里读懂传承,借手势舞挥动间厚植家国——三项特色课程,恰如三颗饱满的文化种子,在童真心田悄然生根。

伴着香囊的芬芳,孩子们认真装填艾草、串珠打结,将老辈人以针线传情的讲究与驱蚊的实用相连,让传统韵味跃然手中;在脸谱的斑斓中,孩子们一笔一彩勾勒忠义关公、权谋曹操,在生动故事里读懂京剧“以形传神”的密码,稚嫩的模仿藏着对传统最鲜活的诠释;指尖的舞动间,小手跟着旋律汇聚“家国”、追随“红旗”,让爱国情怀从课本上的文字化为指尖的律动与心中的暖流——袁家铺村的爱心课堂,正以最生动的方式,让传统文化走出典籍、融入日常。这便是爱心课堂最珍贵的“爱心”所在:让传统有温度,让成长有根基。





香囊



脸谱




手势舞


堵城镇

在光谷新村2025年暑期“爱心课堂”,一场奇妙的文化之旅正悄然开启。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探索黄冈文化遗址的奥秘。他们发挥奇思妙想,以稚嫩笔触,用斑斓色彩描绘心中的家乡建筑,让古老的文化遗址在童真画笔下焕发生机。这不仅是一次绘画活动,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孩子们在创作中感受黄冈文化的独特魅力。






陈策楼镇

夏日的蝉鸣在村落间流淌,教室里,抚州采茶戏的唱腔婉转悠扬,如清泉般浸润心田。我们以质朴的乡音为旋律,以珍贵的非遗为纽带,带领孩子们在采茶调中感受故土情深,在甲骨文的刀笔之间聆听远古的回响,从楚人飘逸的衣袂中探寻文明的脉络。这三堂文化课,恰似三扇轻盈的窗,为孩子们推开时光的帷幕,让历史的微风徐徐吹进稚嫩的心田。



伴着采茶戏的婉转唱腔,孩子们手捧线装戏本,细品《牡丹亭》中"游园惊梦"的雅韵,在《紫钗记》的曲调里触摸汤显祖笔下的至情世界。临川才子的文墨风流,化作孩子们口中吟诵的戏文唱段,让四百年前的"临川四梦"在童声中焕发新生;在甲骨文的探索课堂,孩子们指尖揉捏陶土,在纸板上重塑“日”“月”“山”“川”的古老符号。当稚嫩的小手描摹出先民刻画的痕迹,那些沉睡三千年的文字突然有了温度,在粘土凹凸间讲述着殷商的故事;当老师娓娓道来楚人的日常生活,孩子们眼前仿佛展开一幅生动的画卷——屈子冠带飘飘的峨冠博带,楚宫宴饮时的漆器珍馐,还有《楚辞》中那些香草美人的衣饰纹样,都在讲述中变得鲜活可触。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让沉睡的文明在孩子们心中苏醒,让厚重的历史化作可感可知的生活片段。这便是文化传承的真谛:让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博物馆的文物走进课堂,让千年的智慧滋养童心。



抚州采茶戏身段教学



从衣食住行走进楚人的一天




甲骨文课堂展示1



甲骨文课堂展示2


黄州城区

青春黄师服务队城区分队以“七彩假期特色课程”为核心,围绕民族团结、梦想启航、创意互动等创意主题,将知识、艺术与情感融合。通过民族服饰件件美、“小小梦想家”梦想课堂与“你来比划我来猜”趣味协作课,把传统民俗、家国情怀、同伴友情化作孩子可触、可感、可创的体验。课程以“快乐学习”点燃好奇,“艺术素养”滋养审美,“文明生活”涵育品格,让每一颗童心在七彩假期里向阳生长。

蝉声织夏,阳光落进孩子们童年的窗棂。我们为孩子们推开三扇斑斓之门——

第一扇门里,56套民族服饰在微风中轻旋:蒙古长袍的腰带系住草原的风声,苗绣的银铃在颈畔叮咚作响。孩子们指尖蘸取云锦的月色,把傣族筒裙的翠绿、维吾尔族花帽的湛蓝,绘进自己童真的画布——原来“中华民族”不是课本里的数字,是肩上披的、心里装的、血脉里流动的颜色。



第二扇门里,梦想被折成纸飞机。志愿者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小小梦想家,大大中国梦。”孩子们把袁隆平爷爷的稻穗、张桂梅老师的粉笔、陈祥榕哥哥的钢枪,画进自己的未来:有人想做“让沙漠变绿洲”的科学家,有人想当“守护回家路”的人民警察。稚嫩的嗓音合唱《追梦赤子心》时,窗外的蝉鸣成了节拍,小小的心脏与大时代的脉搏同频。



第三扇门里,画笔秒变传声筒。“你来比划我来猜”的笑声翻涌成浪:第一笔勾勒出志愿者的眼镜,第二笔添上俏皮的兔牙,第三笔点上额头的汗珠——30秒的接力画,让“友情”有了具体模样。当“跳高”被猜中的刹那,纸上的小人仿佛跃出纸面,牵着孩子们的手,奔向更辽阔的夏天。



从安全守护到文化寻根,从艺术涂鸦到船舶建造,青春黄师服务队闪耀,汇聚成一片璀璨的教育星河。青春黄师服务队以爱为桨,以创意为帆,在这个夏天,不仅托起了童真的欢乐时光,更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了面向未来的梦想种子,让成长的沃土焕发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