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至16日,在武穴市凤凰小学的曙光团队志愿者们,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打造了油画棒创作、书法启蒙、手工粘土、科学实验等多元课堂,让孩子们在色彩与创意中感受艺术魅力,在笔墨香与童趣中接受艺术熏陶,在动手与实践中收获自身成长。
美术课堂:光影与色彩的奇妙碰撞
“‘水’字的甲骨文像溪流蜿蜒,楷书像湖泊端正!”7月16日的书法课上,志愿者徐淏通过汉字演变动画,让博学班孩子发现文字里的自然密码。在米字格练习中,他强调“上紧下松”的结字规律,有孩子举着作业本欢呼:“我的‘水’字站得比昨天稳多了!”从硬笔书写到文化溯源,书法课成为连接传统与审美的桥梁。
粘土创作则延续着创意火花。15日的“彩虹树”“会唱歌的花”之后,16日奋进班以“花”为主题展开创作:有的孩子揉出彩虹色花瓣,称要“让所有喜欢的颜色都开成花”;有的用渐变色塑造层层叠叠的花蕊,骄傲地展示“永不凋谢的粘土花”。志愿者曹永琪在心得中写道:“他们捏出的混沌色彩里,藏着最纯粹的艺术表达。”
科学与游戏:好奇心的多维绽放
科学课的惊喜仍在延续。15日激光爆破气球、空气炮实验让孩子们沸腾后,16日启航班的室内体育课变身“美食工坊”:孩子们用粘土捏制汉堡、冰淇淋,有人给“蛋糕”插上粘土蜡烛,笑称“要请老师吃生日派对”。而“快闪”“加一笔变新字”等互动游戏,则让团队协作与思维敏捷性在欢笑中悄然提升。
心理与艺术的融合同样动人。蔡滢莲老师的“装饰名字”美术课上,孩子们用“戴帽子”“穿花衣”的创意笔法美化自己的名字,背面还认真写下“喜欢原因”:有人因“平安”的寓意爱上名字,也有人吐槽“曦字笔画太多像小山坡”。当一个男孩把“程”姓画成“戴着皇冠的城堡”时,课堂成了童趣与个性的展览馆。
成长与反馈:教育是一场温暖的相遇
课程之外,志愿者们在细微处感受教育的意义。曹永琪教折纸时,内向女孩偷偷递来画着志愿者的涂鸦,背面写着“老师辛苦了”;衣丽颖的书法课上,孩子们为自己工整的字迹欢呼雀跃;蔡滢莲在收集“愿望纸条”时,发现有孩子写道:“想成为像老师一样会画画的人。”
三天的课程如同一串七彩的珍珠,串联起艺术、科学与成长的美好瞬间。志愿者们用创意为钥匙,打开了孩子们探索世界的大门,也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了温暖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