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盛夏 遇“践”青春 | 当宋词遇见歌声,月光住进童心里

发布者:校团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07-17浏览次数:10

蝉鸣把夏日午后拉得很长,课桌上的粉笔灰在阳光里跳舞。在白果镇渡桥村,黄冈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的初梦公益团队秉持着“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宗旨,志愿者通过音乐、美术、诗词等鲜活载体,为孩子们推开知识之窗,构筑起城市与乡村的美育纽带。



2025710日,当志愿者张家耀在黑板上写下“明月几时有”时,二十多个孩子突然屏住了呼吸——那些平日里追着蜻蜓跑的身影,此刻都被这行字钉在了座位上,像发现了藏在云朵里的秘密。



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正望着月亮想弟弟呢。” 志愿者张家耀一边在黑板上画下一轮满月一边对孩子们说,“你们看,月亮有时候圆得像妈妈做的南瓜饼,有时候弯得像村口的小桥。”

一个女孩说:“我奶奶说月亮是会走路的,能把话带给远方的人。”这个话像颗小石子,在孩子们眼里漾开圈圈涟漪。他们好像也有话要带给远方的人,原来“但愿人长久”的牵挂,早就藏在他们的生活里。



志愿者张家耀指着黑板上的词句,一句一句教孩子们读。“‘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家跟着我读,注意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孩子们挺直小小的身板,眼睛紧紧盯着黑板上的字,稚嫩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孩子拿着铅笔,在纸上一笔一划地写着,写到“青天”两个字时,还抬头望了望窗外的天空,若有所思。





 “大家知道‘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什么意思吗?” 志愿者胡俊松笑着问。孩子们摇摇头,眼神里满是求知的渴望。“这是苏轼在想,天上的宫殿里,现在是什么时候呀。就像你们有时候会想,世界的另一边是什么样子一样。” 志愿者胡俊松边说边用手比划着,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眼里都是憧憬。




学习完整首词后,志愿者李佩剑带领孩子们学唱了歌曲《千里共婵娟》,“婵娟就是月亮呀,也是我们想念的人。” 志愿者张家耀指着歌词里的 “千里”,告诉他们山外面的世界很大,但月亮能照到每一个角落,如果大家也有想念的人就告诉月亮,它会帮我们带去思念。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风很轻,月亮很圆,心里装着整个世界的温柔。原来最好的教育,就是把牵挂种进童心,让那些跨越山海的思念,在歌声里长成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