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耕乡土 爱育新芽 | 时光留印记 志愿汇真情

发布者:校团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07-28浏览次数:10


黄冈师范学院传媒与影视学院“记录者”志愿服务团队在黄州区体育路社区的志愿活动已然落幕。从初见时略显生涩的问候,到离别时孩子们热情的挥手,这些藏在社区烟火里的点滴,都成了这个夏天最温暖的印记。此刻,就让他们倒转时光的胶片,把这段最纯粹的故事体验,慢慢讲给你听。


教学组志愿者熊华荣


怀着雀跃与忐忑,在体育路夏天的“小树苗加油站”,开启了我的第一次暑期实践。这不仅是怀揣热忱的耕耘,更是一场关于‘遇见’的双向奔赴。当二十多个稚嫩的身影齐刷刷望向我时,初来乍到的紧张在一声声“姐姐”的呼唤中悄然消融。他们毫无保留的信任和突如其来的拥抱让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到被需要。我们一起学知识、数时针、做手工、体验非遗。十天,我们从陌生到熟悉,我学会了耐心,也收获了快乐与温暖。愿这些小手永远敢捏出奇形怪状的梦想,在时光里慢慢长大,永不丢失热忱与勇敢。而我会带着这份被童真浸润的力量,更坚定地走向往后的日子。



教学组志愿者吴艳芳


蹲下来和孩子们对视时,才懂什么是纯粹。社区阿姨在炎热的夏天送来甘甜的水,给予我们最好的资源。教孩子们折青蛙,他们会把最歪扭的那只塞给我;跳错手势舞,他们却拍着小手喊“老师真棒”。这些细碎的温暖,比教案更动人。离开社区,几个平时里调皮活泼甚至内向的孩子,追在后面一遍一遍大声说着老师再见,扭头一看社区主任那双饱含泪水的眼睛,突然明白,支教不是单向给予,是我们一起在爱里慢慢长大。



调研组志愿者曾佳怡


202577日,我走进黄冈市黄州区体育路社区,聚焦“红色文化在儿童中的教育”开展调研。面对幼儿园孩子,起初因年龄认知差,不知如何转化厚重红色文化,满是困惑。

过程中,我用简化红故事、互动小剧场、红主题手工等,引导孩子感知红精神。从他们对“小英雄”的好奇眼神、哼唱红童谣的认真模样,摸索出适配路径,也加深“红传承从娃娃抓起”的理解。

这段经历,让我自身调研与教育初心双向成长。期待下次相遇,以微光传信仰,让红基因在童真扎根生长。



宣传组志愿者张芸


十天的时光,像一场与温暖的捉迷藏。从第一天孩子们见镜头就躲闪的怯生生,到后来主动凑到取景框前比耶、举着画稿喊“拍这个”,快门声里藏着太多悄悄生长的亲近。镜头记下了他们捏着薄荷叶的好奇眼神,跳错舞步的憨笑,还有围着志愿者分享秘密时的认真侧脸。原来我按下的不只是快门,是孩子们从拘谨到绽放的模样,也是自己在定格美好中慢慢懂得,最动人的画面,从来都藏在那些不经意的瞬间里。



指尖还沾着未干的颜料,耳畔仍回荡着奶声奶气的歌谣,那些被紧紧抱住的瞬间,那些举着涂鸦作品跑来的雀跃,那些午睡时悄悄塞进手心的小饼干,像夏天的风一样,带着甜意钻进心里。“我们”教他们认识世界的色彩,他们却用最纯粹的笑容,给了“我们”一整个夏天的晴朗。传媒与影视学院“记录者”志愿服务团队将持续投身志愿服务,以青春之力践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