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这个炽热的夏日,黄冈师范学院物理与电信学院“微尘行动”社会实践团队的队员们,怀揣着滚烫的热情与知识的力量,化身青春筑梦人,奔赴社区。他们带着满溢的爱与精心准备的课程,以蓬勃昂扬的青春之姿,微笑着靠近那群充满好奇的孩子们。一场心手相连、双向奔赴、共同成长的温暖旅程,正悄然开启……
动手探索,发现智慧的光芒
“物理实验课就像一把钥匙,为孩子们打开了科学世界的奇妙大门。”一位实践团队队员在实践日志中这么写道,“起初孩子们怯生生地站在一旁观望,那份拘谨在一次次互动中渐渐融化。他们追着问‘为什么液体会分层’‘是什么让‘火山’喷发出来’,眼里的光越来越亮;到后来主动拿起器材摆弄,哪怕操作失误也笑得开怀。这让我忽然懂得‘启智’的意义——科学的种子从来不是硬塞进心里的,而是在动手探索的乐趣里自然发芽。我们带去实验器材,孩子们却用纯粹的好奇与勇敢的尝试,让我读懂教育的温度。能以这些小小的实验为桥,看他们与科学撞出火花,便是这个夏天动人的收获。”
指尖传承,触摸文化的温度
“传统工艺课像一座时光桥,带孩子们触摸到了千年文明的温度。”一位实践团队队员在日记中写道,“当第一张宣纸印出清晰的墨痕时,教室里爆发出惊喜的欢呼;绘制漆扇时,他们屏息凝神地看着颜料在扇面上自然晕染,每一把扇子都绽放出独特的东方韵味。沉睡千年的非遗技艺,就这样通过孩子们灵巧的双手重新焕发生机。有个小姑娘举着自己做的漆扇说:‘我要送给妈妈当生日礼物。’当看到他们专注地临摹纹样、小心翼翼地触摸自己的非遗作品时,我们明白:传统文化不只是静静待在展柜里的物件,它本就是能融入生活点滴的温暖美好。在这些课程中,我们不仅是技艺的传授者,更从孩子们纯真的热爱中,重新认识到传承传统文化的价值。”
巧手实践,播撒环保的种子
“当小朋友们观察到‘自制简易净水器’让污水变得清澈,当废弃塑料瓶在手中变成别致笔筒,这些环保实践课便成了连接孩子与自然的纽带。”一位实践团队队员在实践心得中写道,“从专注观察污水变清的过程,到裁剪塑料瓶时的创意迸发,再到用绿叶拼出图案时的雀跃欢呼,孩子们的每一份投入都让我们动容。这些课程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资源再利用的重要性,也让守护环境的责任悄然扎根心间。能陪着他们在实践中埋下这份对自然的敬畏,对我来说,是这个夏天非常有意义的收获。”。
这个夏天,“微尘行动”社会实践团队的队员们汇聚在社区基层,在孩子们的成长中看到了沉甸甸的价值。暑期“爱心课堂”像春雨般滋润着新苗,而他们在深耕中明白:所谓科教兴国,从来不是宏大的口号,而是化作点滴行动,让知识在孩子们心里扎根,让爱与责任伴着他们拔节生长。当科学的好奇、文化的自信、环保的担当在孩子们心中扎根,便会生长为支撑祖国未来繁荣富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