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耕乡土 爱育新芽|【曙光日志】青春寻访红色印记:曙光志愿者带领学生探秘知青文化馆

发布者:校团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07-30浏览次数:10


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深入推进全市中小学生研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并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帮助同学们开阔眼界、增长见闻,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场馆参观:老物件里的岁月回响


 “这把铁锨真的是1958年用过的吗?”“知青叔叔们住的宿舍好简单啊!”一进展馆,孩子们便被陈列的历史实物吸引。在志愿者的引导下,他们手捧“万丈湖印记”研学手册,缓缓穿行于展柜之间:沾着泥痕的铁锨见证了围湖造田的艰辛,刻着棋盘的旧木桌留存着知青的生活气息,1998年抗洪留下的救生圈上,麻绳结里仿佛还藏着浪涛的回响。




 “荒湖变粮仓”影像墙前,孩子们的脚步格外缓慢。黑白画面里挥汗如雨的身影,与课本中“劳动最光荣”的字句渐渐重合。罗承兰在日记中写道:“当孩子们看到知青们用扁担挑土筑堤的照片时,有人小声说‘原来我们现在的米饭是这样来的’,那一刻,历史不再是遥远的故事。”参观结束时,孩子们在馆前齐声朗诵《沁园春·长沙》,稚嫩的声音里透着对先辈的敬意。



互动分享:红色基因的代际传递


 “青春的年华有限,革命的初心永存。”场馆内的这句话成为交流分享环节的焦点。志愿者蔡晨引导孩子们思考:“知青们放弃城市生活来到农村,他们的初心是什么?”“是为了让大家有饭吃!”“是为了建设祖国!”孩子们踊跃发言,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惠小睿用镜头记录下温暖瞬间:有学生在“知青日记”展柜前驻足良久,认真摘抄“今天多翻一亩地,明天多收一担粮”;有孩子轻轻抚摸展柜里的旧钢笔,仿佛想透过笔尖感受当年书写的力量。“这些细节让我看到,红色基因正在悄悄浸润童心。”惠小睿感慨道。




实践延伸:歌声里成长


参观结束后,研学活动延伸至课堂。午后的排练室里,《如愿》的旋律响起,孩子们自发跟唱,“你是岁月长河,星火燃起的天空”的歌声中,融入了对知青精神的理解。李然婷发现:“唱到‘而我将梦你所梦的团圆’时,孩子们的声音格外温柔,他们把对这片土地的热爱,都唱进了歌里。”

此次研学活动让历史“活”了起来。志愿者艾诗语说:“从担心安全的紧张到看到孩子们专注的欣慰,我深刻体会到‘行走的课堂’有多珍贵。”据悉,曙光志愿服务团队后续还将结合红色文化设计系列课程,让更多孩子在实践中感悟历史、传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