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之理想,在于向下扎根;公益之力量,源于向上生长。这个夏天,“初梦”公益团队怀揣着对乡村教育的热忱,在乘马岗镇得胜寨村的土地上,开展了一场以“播种梦想,守护成长”为主题的暑期公益实践。团队紧扣“初梦”初心,沿着“点燃-陪伴-滋养-绽放”的公益路径,用知识点亮希望,用陪伴温暖童心,用行动诠释担当。队员们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在田间地头间倾听心声,在携手同行中凝聚力量,既让青春在公益实践中绽放光彩,也让“教育关爱”的种子在乡村沃土中生根发芽。这不仅是一场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更是“初梦”团队用真心与坚持书写的公益答卷。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初梦”队员的内心世界,一同感受他们在这段旅程中的成长与感悟。
汪佳睿:从“守护初梦”到“托举更多初梦”
去年作为“初梦”公益一员在三星村,孩子们问“梦是什么样的”让我雀跃;今年带28人队伍到得胜寨,才懂“初梦”的分量。打磨教案、确认分工、协调资源、核对安排,忙碌比去年厚重。队员帮孩子改画、讨论课程的专注,像极去年的自己。如今明白,团队的担当、老乡的热馒头,比个人课堂温暖更让人发烫。三下乡于我,是从“守护初梦”到“托举更多初梦”的成长——28颗心浇灌的“初梦”,能在孩子心里发芽,也让我们在担当中长出坚实翅膀。
周妍欣:教学相长,一场深刻的成长之旅
在乘马岗镇得胜寨村的二十几天,三下乡英语教学中,我原以为是单向输出,实则被孩子们带向成长。
初到时,我按固有思路教音标单词,孩子们的反应照见我的刻板。他们用稚嫩方式理解发音,以真诚回应我的不足,让我懂得教学不是居高临下的给予,而是平等交流与相互滋养。
那张画着音标、写着稚嫩感悟的离别明信片,打开了我对教育的新认知,奠定了从教方向。原来成长是放下“老师”架子,学会倾听接纳;教育是在彼此生命留温暖印记,带着感悟从容前行。
肖露:双向温暖中理解陪伴与责任
第一次参加暑期爱心托管“三下乡”,是段温暖又有成就感的经历。起初面对活泼的孩子有些手足无措,既要备好课,又要应对他们的小情绪。但孩子们很纯粹,多些耐心就会亲近你。
印象深的是内向孩子课后送的扭扭棒小花,歪歪扭扭却让人觉得所有付出都值。这次不只是我们给予,也从孩子身上学到好奇、直接与简单快乐,更懂了“三下乡”里双向温暖中陪伴与责任的分量。
吕东健:体验教师神圣,收获成长与责任
在这个夏天为了体验不一般的生活,也有体验老师这种传播知识职业的神圣,我毅然参加了三下乡。在乘马岗镇得胜寨村,我很荣幸站在讲台上为一群学生们讲授我所学到的知识,给他们带去来自知识的快乐。我教学生们关于安全的知识,带领他们科普生活上的各种知识与乐趣以及世界上的各种奇观。尤其是在安全教育课上,同学们通过我的讲解与视频深刻认识到隐藏在我们身边的各种危险,也为他们以后的生活有了一定的安全保障。
孙悦茗:在双向互动中领悟教育真谛
本想传授知识,却被孩子们眼里的光打动。数学课上,用篮球抛物线讲函数、跳远距离算平均数,公式成了“玩转”体育的魔法。操场教运动时,他们挥汗的生命力比动作标准更动人。
这趟旅程让我明白,教育不是单向输出。孩子们用好奇拆解知识边界,也让我懂了:认真对待每一份热爱,就是生活的答案。
周冰雁:与纯真灵魂双向奔赴,收获照亮前路的光
在乘马岗镇得胜寨村暑期托管班,我本想陪伴孩子,却被他们教会教育的本真。
音乐课上,孩子们想学歌唱给爸妈、陪奶奶,我们把蝉鸣、稻声、吆喝编进旋律,才懂歌声的力量在真心。
心理课上,孩子们说深呼吸能安抚“情绪怪兽”,梦想是教村里孩子、护长辈健康。纸飞机载着梦想飞过稻田,有女孩说“梦想在飞了”。
这个夏天,我本想播撒光亮,却被孩子们的歌声与梦想照亮。教育是双向奔赴,他们给的信任与光亮,足以照亮前路。
闭班仪式上,孩子们把亲手画的画贴满墙壁,用稚嫩的声音合唱着志愿者们教的歌,那些跑调的旋律里,藏着最动人的不舍。他们明白,这场以“志耕乡土”为名的耕耘,早已在彼此心里埋下了“新芽”——它们或许是孩子们眼中更亮的光,是志愿者们肩上更沉的责任,或是某个深夜想起时,嘴角不自觉扬起的弧度。不必说再见,因为这片土地与这些笑脸,早已成了志愿者们青春里最扎实的根系。而那些在乡土间生长出的热爱与成长,终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抽出更葱郁的枝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