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耕乡土 爱育新芽|青春力量下基层,多元课程润童心

发布者:校团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07-30浏览次数:10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连接高等学府与基层乡村的重要桥梁,不仅是青年学子深入了解国情、体察民情的宝贵窗口,更是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磨砺意志、增长才干的生动课堂。青春商院志愿服务队满载热忱,奔赴龟峰山村点位,以爱心托管班为依托,为本村儿童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暑期课程,为乡村教育注入新鲜活力。





志愿服务队深知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毫不松懈。在“语文”课堂上,志愿者们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朗读与情景教学,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与表达能力;在“数学”课中,他们运用贴近生活的实例和趣味练习,帮助孩子们掌握逻辑思维与运算技巧;而在“英语”教学中,则通过歌曲、游戏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接触外语,开阔视野。这些基础课程如同坚实的基石,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奠定深厚基础。



 “生物科学”课堂成为了孩子们探索自然、好奇求知的小天地。志愿者们利用乡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带领孩子们观察种子萌发、叶片脉络、昆虫习性等,将抽象的生物学概念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实验与互动。种子如何破土?植物怎样呼吸?这些问题不再遥不可及,而是通过观察与动手,化作滋养好奇心的养分,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播下热爱科学的种子,点亮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



美育教育是心灵成长的甘泉。“美术”课上,志愿者们引导孩子们细心捕捉身边的美好——龟峰山的草木葱茏,农家院舍的朴素风貌,都成了他们画纸上的主角。无论是水彩涂抹的蓝天绿树,还是用自然物料进行的创意拼贴画,孩子们稚嫩的笔触下流淌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通过艺术的表达,孩子们的情感得以抒发,审美情趣与创造力也得到了悉心培育。





将课堂延伸至社会,“劳动课”成为了一堂身体力行、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志愿者们以身作则,带领孩子们走上龟峰山村的街道,开展“清洁家园,环保有我”实践活动。孩子们戴上手套,认真地捡拾路边的垃圾纸屑,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汗水浸湿了额发,笑容却洋溢在脸上。这堂特殊的“课”,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劳动的价值与意义,理解了维护整洁环境的重要性,更在集体行动中培养了服务乡村、回馈社会的公民意识。




为了在下一代心中厚植爱国情怀与报国志向,志愿服务队特别组织了“两弹一星精神”主题宣讲活动。志愿者用饱含深情的讲述,结合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孩子们展现了共和国先驱们在戈壁滩上筚路蓝缕、自力更生、勇攀科技高峰的光辉岁月。那些隐姓埋名、为国奉献的科学家故事,让孩子们听得入神,心中涌动着敬佩与自豪。这不仅是一次历史知识的普及,更是在孩子们心灵深处埋下忠诚、奉献、报效祖国的精神火种。




 “生活知识小百科”与“安全知识教育”课程是实用与关怀的体现。志愿者们结合农村生活环境,精心设计内容:从安全用电、防火常识、交通安全、防溺水教育,到基础的急救知识、健康饮食搭配、个人卫生习惯培养等。通过情景模拟、知识竞赛、互动问答等形式,将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且易于掌握。这些课程如同坚实的盾牌,为孩子们编织了一张安全防护网,提升了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生活技能,让家长安心,助孩子平安成长。




 “兴趣培养”环节充分展现了志愿者们的用心与专业。他们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特质,有的孩子通过科学小实验找到了探索的乐趣,有的在手工制作中展现了灵巧的双手,有的则沉浸在绘本的世界里流连忘返。志愿者耐心引导,创造空间,让孩子们在多元尝试中发掘潜能,体验成功的喜悦,照亮了各自独特的兴趣方向。




在龟峰山村这方朴素的讲台上,青春商院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迈出了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关键一步。用心备课、热情讲授,用知识启迪智慧,用陪伴温暖童心。无论是基础学科的扎实教学,还是特色课程的创新尝试;无论是带领孩子们用劳动扮靓乡村,还是用精神宣讲激荡心灵,无不体现着商科院学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从略显生涩到渐入佳境,从知识传递者到成长同行者,志愿者们褪去了书斋里的青涩,在实践中经受了考验,提升了能力,更深刻领悟了服务他人、回馈社会的真谛。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是青春商院学子在龟峰山村播种希望、收获成长的旅程。多元化的课程设计在孩子们心中点燃了不同的梦想火花,而志愿者们也在“青春商院”的旗帜下,更加坚定了学以致用、服务乡村振兴的信念。在实践中书写青春答卷,于奉献里锤炼意志品质,为龟峰山村的夏天留下了充满朝气与希望的印记。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这些微小却坚实的力量,正汇聚成照亮未来的光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