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至28日,机电与智能制造学院“星芒”小队第二批成员奔赴团风县罗家沟社区,以“志耕乡土 爱育新芽”为主题开展“七彩暑假”爱心托管志愿服务。14天里,志愿者们用专业与爱心为留守儿童打造了一个充满科技魅力与人文关怀的暑期课堂。
沃土生花——乡土中的教育诗行
孩子们的纯真、对知识的渴望,以及他们笔下那份未经雕琢却生机勃勃的乡土气息,深深触动了我。我不仅是在传授语文知识,更是在和他们一起发现、挖掘和赞美身边平凡事物中蕴藏的诗意。乡村沃土,亦是诗意萌发的摇篮。
——杨奥
所谓支教,从来不是单向付出,从孩子们纯粹的笑脸中,我学会了如何用眼睛发现平凡里的奇迹。罗家沟的风会记得,有群孩子曾和我一起,在知识的田野里,快乐地追过风、数过云,这些都是这个夏天最珍贵的礼物。
——王玺玥
行者无疆 星光引航
三下乡的经历就像一本珍贵的教科书,我作为领导者,既要敢于果断决策,更要懂得倾听队员们的声音;既要坚守最初的计划,也要学会灵活多变,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未来我会在公益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爱与温暖。
——周桦毅
童心为镜 育见本真
告别时回望,那些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小礼物,早已不只是手工课的成果。它们承载着孩子们对世界最初的好奇与表达,也在我心里种下对教育本质的顿悟——启迪,当孩子们眼睛里的光被唤醒时,那光芒也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袁遥佳
这段满是童真的日子,与其说是我陪着他们探索知识。不如说是他们用那最为纯粹炽热的热情,给我上了生动一课:快乐从不需要什么繁杂的诠释,它就藏在每一次哪怕微不足道的互动里,藏在他们成长过程里那最是鲜活可爱的模样里。
——董淼
山海相逢——双向奔赴的印记
回首这段旅程,从初到罗家沟社区时的激动与忐忑,到如今与孩子们建立的深厚情谊,每一个瞬间都弥足珍贵。离别总是悄然而至,但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祝我们后会有期。
——王思琪
乡村孩子纯真的笑、对知识的渴盼,让我深知教育是“教”与“学”的双向奔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旅程。正如“星芒”微光,却能璀璨整片夜空,支教点滴,却能温暖你我之心。
——张君桦
因材施教——个性教育的艺术
每朵花都有各自的芬芳,孩子们也是一样,每个人有自己的特点。与孩子们相处让我感悟到了如何因材施教。时间过得很快,马上到了告别的时候,我非常不舍。很庆幸参加了这次支教活动。“一次支教行,一生志愿情。”
——王诗雨
化雨春风——教学相长的真谛
教育是与孩子共同成长。看他们为科学现象欢呼、为旋律雀跃,我懂了真诚与耐心的力量。把知识变成孩子能懂的语言,让课堂充满活力,这是教学能力的锻炼,更是对“教育者”身份的深刻体悟。
——秦佩
科技筑梦——创新思维的播种
这次实践让我认识到,科普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的启发。用简单有趣的方式讲解深奥的科学,用真实案例强调安全的重要性,才能真正让科学走进乡村,让安全深入人心。
——梁宇航
我很高兴我为孩子们讲解了很多汽车科技的新鲜事儿,将创造的思维埋在他们心底,点亮他们眼里的科技光,未来一定会结出丰盛的果实。在罗家沟爱心托管班度过的十四天会是我大学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希望孩子们未来能插上梦想的翅膀,飞翔祖国的各个领域,绽放属于自己的花朵。
——唐添翼
“步履丈量乡土路,双手托举未来星。”这段支教旅程,让“星芒”小队志愿者们在罗家沟村的每一寸土地孕育着希望,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的星辰。愿志愿者的点滴付出,化作滋养梦想的雨露;愿这片沃土上,终将生长出参天的栋梁。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奔赴,而“星芒”小队的志愿者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