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耕乡土 爱育新芽 | “微光”公益团队心得体会

发布者:校团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07-27浏览次数:16

响应“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的时代召唤,“微光”公益团队将青春坐标锚定在广袤乡土。该团队深信,教育的价值如同点点微光,虽不夺目,却能穿透闭塞,照亮乡村孩童求知的心窗。青年人的躬身实践,则是汇聚这微光、使之生生不息的能量。于是,“微光”的身影活跃在社区巷陌、田间地头:他们与孩子们共读晨昏,在陪伴中感受童真的纯粹;他们为乡村点滴助力,于细微处体会奉献的甘甜。课堂里专注的侧脸,村道上真诚的交谈,都化为滋养他们信念的养分。这趟旅程让“微光”愈加明晰:“我们不仅是知识的引路人,更是以温暖陪伴守护乡土未来的点灯者。”


卿发建


以微光聚火,在大别山的土地上读懂责任。作为“微光”公益团队队长,带队完成这次三下乡实践,更像是一场“双向成长”的修行。

队员们教孩子读诗时眼里的认真,家访时坐在家门口听老人讲方言的耐心,放学时两位班主任的默契……这些瞬间让我明白,“微光”从不是某个人的闪耀,而是一群人朝着同一个方向用力时,自然迸发的光。

学生家长顶着烈日送来的锦旗上,“师恩润泽桃李,微光点亮心灯”的烫金大字;家长在接孩子时对我们说:“听说你们‘微光’来了,他拉着我的手就往你们这里来”这些真实的反馈,比任何总结报告都更有力量。原来责任从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被需要时,那份“不能辜负”的坚定。

三下乡结束了,但大别山的风里,藏着我们关于成长最生动的答案:所谓责任,不过是把微光聚成火,照亮别人时,也温暖了自己。



骆芷涵


夏日的风越过山海,把我吹向支教的土地。这个暑期,我在教育的麦田里弯腰耕作,也收获了满仓的星光。

本以为管教要“凶声凶气”,直到发现和孩子们做朋友,一句“聊聊怎么把事儿做好”,他们会认真听、踏实改。我们交换的不是“听话”和“管教”,而是“我懂你不易,你愿听我说话”的默契。我给他们敞开心扉的勇气,他们还我满是信任的拥抱,这双向的热,让每一缕微光都攒成了掌心的温度,照见教育最本真的模样。

离别的时候,有孩子说我是“会发光的朋友”。原来“微光”从不是独自闪烁,是我们凑在一起,就亮成了星河。这趟旅程,我带不走整片星空,却揣满了永远温热的星光。



林新宇


短短两周的三下乡,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我心中徐徐展开。72日,我带着忐忑与期待踏上那片土地,招新时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乡亲们质朴热情的笑容,让我更加坚定了此行的意义。

课堂上,孩子们满脸认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模样,让我克服了焦虑,也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家访时,他们艰难的求学路让我心疼,更想为他们多做些事。朗诵比赛、运动会上,孩子们活力四射,孩子们更是可爱至极,日记里的夸赞、专属的画作、一起拍的手势舞,都让我倍感温暖。

只是,分别来得太过仓促,我还没学会好好道别。但青春从不缺乏重逢的机遇,这场双向奔赴的青春之约,是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若有再遇,愿我们都能带着成长与蜕变,成为更好的自己。



王志焕


这十五天在我心中最深的烙印,是孩子们蓬勃的活力。他们清澈的眼睛里满是好奇;在“趣味游戏”中,小手争先恐后地举起,清脆的笑声回荡在简陋教室;即使面对稍难的题目,那份不服输的韧劲儿也让人动容。他们的活泼像阳光,瞬间驱散了我的忐忑,也照亮了乡村课堂。

这份纯粹的求知欲与生命力深深感动了我。它让我真切体会到,教育最动人的核心,在于与这些鲜活心灵的相遇与点燃。看着他们因解开谜题而亮起的眼睛,我感受到了作为未来数学教师无与伦比的价值——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守护这份对世界的好奇,用数学的思维火花,陪伴他们自信地探索和成长。这份感动,是我此行最珍贵的收获,也将永远温暖我的从教之路。



刘欣冉


在金铺中学的这段支教时光,像一颗被揉进岁月的星子,在记忆里泛着温柔的光。

最触动我的,是他们身上那股子“想要变得更好”的劲头。课堂上孩子们回答问题从事不关己到争先恐后的转变,课间会有孩子追着问“老师,这个句型是经常考吗”,甚至有孩子在日记本里写“我想考上好的初中,成为想要成为的人”。这些细微的变化像种子一样在心里发芽,让我忽然明白:所谓“老师”,或许就是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叫做“希望”的种子的人。而我很幸运,成了那个播种的人。

对我自己而言,这段经历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内心的成长。我也学会了更柔软地与世界相处——孩子们的直白与纯粹,让我褪去了许多不必要的棱角,重新相信真诚的力量。



王煜


这是我第二次踏上支教的旅程,在这条路上,我遇到了许多让我感动的人和事,让我收获最大的是成为一名班主任与28名孩子度过了难忘的10多天。从初始孩子们脸上懵懵懂懂到后面开心灿烂的笑容,我明白这段时间我们所做的事所体现出来的意义:用爱传递温暖。上数学课班级氛围比我想象的活跃,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有些许害羞的同学刚开始不敢回答在鼓励下也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给他们布置的家庭作业也能够很好的完成。

 “用理解搭建桥梁,方有共鸣的回响。”这亦是我心中的教育图景——它如同星辰指引星辰,一束光点亮另一束光,温暖传递着温暖。在这10多天陪伴里,我触摸到成长的脉动,每当见证孩子们眼底困惑的云雾散去,闪烁出自信的光芒,那份源自心底的欣慰便悄然充盈了整个心房。



躬身乡土,方知“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的千钧分量。“微光”的实践印证:教育之“微光”,贵在坚持,重在行动。“微光”公益团队将继续步履不停,以知识浸润心灵,用陪伴温暖成长,在每一寸需要光亮的土地上,做那束永不熄灭的微光,默默守护,静待花开,为乡村的明天贡献一份坚实而温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