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可依(美术学院动画2022级,曾获国家奖学金、省“青年环境友好使者”、黄冈师范学院“魅力学子”,获东方设计奖国家级一等奖、“互联网+”湖北省金奖等各类比赛奖项50余项)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美术学院2022级本科生动画(中外)专业的吴可依。首先,祝贺2025级学弟学妹们顺利考入黄冈师范学院。我谨代表全体学长学姐,向你们致以最诚挚的欢迎!
百廿载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三年前,我和你们一样,怀揣着憧憬踏入黄师校园。如今,站在学校120周年校庆的特殊节点上,能以在校生代表的身份与大家聊聊心里话,我倍感荣幸。因此,我想分享如何在这片沃土上“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一、在百年学府的包容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坐标系”
初入黄师时,博学楼墙上“厚德、博学、力行、致远”的校训与美术楼里风格迥异的学生作品,让我读懂了黄师的包容,允许每一种成长都拥有独特的轨迹。
美术学院的“工作室制”让我找到了方向。在专业老师的引领下,我们逐帧打磨作品,携带画板深入大别山写生,走进鄂东地区参与传统建筑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在这里,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只有“各显神通”的创意展现。然而,这并非美院独有的特色:文学院的“读书会”让古籍焕发生机,生农学院的“美食节”催生了多项科技产品,音乐学院的《霜天红烛》演出场场爆满……黄师犹如一个庞大的“成长坐标系”,其中X轴代表专业深度,Y轴代表跨界广度,每位同学都能在这个坐标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位置。
二、用“工匠精神”打磨专业,让热爱成为成长的“压舱石”
美术生常言:“画一百张速写,手就稳了。”这句话道出了黄师人共有的“工匠精神”。大二时,我和团队备战东方设计奖,一个动画分镜反复修改12版,从构图到镜头语言逐帧细琢,最终斩获国家级一等奖。我深刻领悟到:所谓“天赋”,不过是“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
这种“打磨精神”在黄师校园中俯拾皆是:“挑战杯”“互联网+”赛事临近时,同学们在工作室一待就是一整天;师范生技能大赛前,微格教室里总能听到沙哑却坚定的说课声;主题活动展演前,忙碌的身影穿梭于校园各个角落……黄师搭建的“以赛促学”体系,让每个专业都有成长的擂台,让热爱成为我们前行的“压舱石”。
三、让青春与时代同频,在“力行”中书写责任担当
大三时,我作为“青春黄师”志愿服务队队员赴蕲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用漫画教留守儿童认识安全知识,用废旧材料制作手工艺品。当孩子们举着画满笑脸的作品说“谢谢吴老师”时,我突然懂了黄师校训分量,它不仅是挂在墙上的文字,更是要用行动践行的承诺。
这样的故事在黄师每天都在上演:校园深夜实验室的灯光、舞台上挥洒的汗水、志愿团队奔赴乡村社区上的尘土……“力行”从不停留在黄师人口头,而是以实际行动丈量大地,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
“心似骄阳,万炬成光;赤胆淬锋,斗志昂扬;勇往直前,乘风破浪”。这是我获得“魅力学子”荣誉时学校给予我的颁奖词,今天我也想将它送给你们。各位25级新生们,请相信,在黄师,最珍贵的,是让每个“不同”都绽放光芒。
最后,站在120周年校庆的崭新起点上,衷心祝愿学校发展蒸蒸日上,祝愿老师们工作顺遂,桃李满园!同时,也祝愿每位同学在黄师这片沃土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坐标系”,收获知识、友谊与成长!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